日本大阪都立大学科学家设计了一种高效、无创、无痛的方法,从尿液样本中重新编程犬类干细胞,使这些毛茸茸的人类伙伴离兽医再生治疗又近了一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干细胞报告》上。
发布日期:2024-01-04 来源:科技日报
来自奥地利、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制出了首个中红外波长范围超级反射镜,有望用于测量微量温室气体或用于切割和焊接的工业激光器等领域。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发布日期:2024-01-03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杜克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方法,可扩大CRISPR技术的覆盖范围。最初的CRISPR系统只能靶向人类基因组的12.5%,而新方法使CRISPR技术能够准确靶向几乎所有人类基因,使人们通过...
发布日期:2024-01-03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科学家分析了30多万人的基因组,发现了29个对人的身高有巨大影响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最大能使人的身高降低7厘米或增加5厘米。相关论文已经提交论文预印本网站。
发布日期:2024-01-03 来源:科技日报
经过历时5年、超35万小时的基因组测序以及超2亿英镑的投资,英国生物银行30日发布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完成了这一有史以来最受瞩目的同类项目。英国生物银行首席研究员罗里·柯林斯表示,...
发布日期:2024-01-02 来源:科技日报
《自然》11月30日发表了两项重磅研究:最新的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平台GNoME(材料探索图形网络),已可以自行发现和合成新无机化合物,包括发现了超220万个稳定结构、17天便独自创建了41种新材...
发布日期:2024-01-02 来源:科技日报
据美国雅虎新闻网2日消息,世界上最大的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已于1日在日本开始运行, 向实现“人造太阳”又迈进了一步。 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那珂研究所1日下午举行了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JT-60S...
发布日期:2024-01-02 来源:科技日报
由于电子开关的限制,传统的计算机处理器几乎已经达到了“时钟速度”的上限。时钟速度是衡量处理器打开和关闭速度的指标。据《自然·通讯》报道,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和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
发布日期:2023-12-29 来源:科技日报
新一期《科学报告》发表一项研究提出,中新世古代人科动物从茂密森林转向开放平原生活的演化压力,或影响了他们将基于元音的叫声转变为基于辅音。这些发现为早期人科动物交流的演化发展带来了新见解。
发布日期:2023-12-29 来源:科技日报
据25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无土栽培(即所谓的水培)的“电子土壤”。当通过这种新的栽培基质对大麦幼苗的根系进行电刺激时,大麦幼苗的生长速度...
发布日期:2023-12-29 来源:科技日报
某些分子受到光刺激会强烈振动,美国莱斯大学科学家发现了利用分子这一性能来摧毁癌细胞的新方法。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该项研究显示,该方法对实验室培养的人类黑色素瘤细胞的有效性达到99%,并且半数的黑色...
发布日期:2023-12-28 来源:科技日报
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大学与美国田纳西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成功优化了专门用于6G通信的太赫兹(THz)纳米谐振器,将太赫兹电磁波放大3万倍以上。这一突破有望为6G通信频率的...
发布日期:2023-12-28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