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因为天气等外部因素发生倒伏,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可能造成绝收。这一不利情况能否避免?记者19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在全球率先发现了生长素的胞外新受体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
发布日期:2023-11-20 来源:科技日报
由西班牙和美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迄今已知最遥远的类银河系棒状螺旋星系,其已超过110亿岁,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理论的某些方面需要修正。相关论文...
发布日期:2023-11-17 来源:科技日报
《自然·通讯》14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一个名为GRB 221009A的非常明亮、持续时间长的伽马射线暴(GRB)或使距离地面500千米的地球上电离层电磁场发生较大变化。天文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在地球大...
发布日期:2023-11-17 来源:科技日报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证明,用激光束开启超导性的能力可集成在芯片上,这开辟了一条通往光电子应用的道路。
发布日期:2023-11-17 来源:科技日报
一种利用材料的内在物理特性来大幅减少能源使用的类脑计算形式,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的这项新研究中,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小组使用手性(扭曲)磁体作为计算介质,发现通...
发布日期:2023-11-16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莱斯大学量子材料科学家发现,当原子做圆周运动时,它们也能创造奇迹:稀土晶体中的原子晶格受到一种名为手性声子的螺旋形振动被激活时,水晶就会变成“磁铁”。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发布日期:2023-11-16 来源:科技日报
据《科学》杂志新发表的一篇封面文章介绍,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在纳米光子芯片上创建高性能超快激光器的新方法。这种小型化锁模激光器,能以飞秒(万亿分之一秒)间隔发射一系列超短相干光脉冲。
发布日期:2023-11-16 来源:科技日报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的内存处理器,专用于数据处理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向量矩阵乘法。这种操作在数字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实现中无处不在,其效...
发布日期:2023-11-15 来源:科技日报
“破碎的鳄鱼”是一条生活在白垩纪中期澳洲昆士兰的史前鳄鱼。之所以称之为“破碎”,是因为这条鳄鱼的化石是在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一块巨大的、破碎的巨石中被发现的。当时,科学家万万没想到,这一发现会在日后提供...
发布日期:2023-11-15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团队近期在青藏高原南部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化石,为解析羊蹄甲属植物的起源及其传播路线,了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前沿地带的古环境提供了一把新“钥...
发布日期:2023-11-15 来源:科技日报
液态金属可能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绿色化工”的解决方案。科学家们测试的一项新技术,有望取代自20世纪初成为主流的能源密集型化学工程工艺。9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的一项创新研究,摆脱了由固体材料制成的...
发布日期:2023-11-14 来源:科技日报
侧囊虫是一种海洋生物,存在于近4.5亿年前,远早于第一批恐龙。据最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系科学家利用计算模拟和软机器人,为侧囊虫赋予了新的“生命”——利用化...
发布日期:2023-11-14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