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新型成像试剂,可同时“照亮”多个生物标记,这种包裹在红细胞膜上的荧光纳米颗粒能比目前临床批准的染料更好地靶向肿瘤,只需一束手术光就能发出两种不...
发布日期:2023-06-09 来源:科技日报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展示了一种多层薄膜传感器,这种人造电子皮肤可在愈合过程中自动重新排列。这是模仿人类皮肤的关键一步。这一进步预示着一个机器人和假肢新时...
发布日期:2023-06-08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试图复制人脑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新的接口型忆阻设备。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靠性,可用作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的人造突触。相关论文发表于...
发布日期:2023-06-08 来源:科技日报
虽然可吞咽视频胶囊内窥镜已经存在多年,但由于医生无法主动控制,这种胶囊只能受重力和人体自然运动驱使而被动移动。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项首创研究,医生可远程驱动微型磁控胶囊到整个胃部,以可视化和拍摄...
发布日期:2023-06-08 来源:科技日报
为刺激大脑而设计的传统植入式医疗设备,对于身体最柔软、最脆弱的组织来说通常过于坚硬和笨重。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莱斯大学工程师开发了微创、超柔韧的纳米电极,可作为植入平台,用于进行长期、高分辨率的刺激治...
发布日期:2023-06-07 来源:科技日报
昼夜节律,俗称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而形成的一种节律性生命活动规律。长期以来,生物钟一直被认为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精密调控着机体重要生理功能。
发布日期:2023-06-07 来源:科技日报
墨西哥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章鱼墨汁中存在的一种化合物Ozopromide(OPC),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化合物可杀死人类癌症细胞,对健康细胞则毫无影响。这一成果可用于开发新的癌症疗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
发布日期:2023-06-07 来源:科技日报
《自然·通讯》30日报告了一种制作人工病毒样载体的方法,所制载体能进入人类细胞执行特定任务,如基因编辑。这种大容量、可定制化的纳米材料为未来基因疗法和定制化医疗带来新希望。
发布日期:2023-06-06 来源:科技日报
来自美国俄亥俄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等的科学家,首次拍摄到了单原子X射线信号,这一突破性的成就有望彻底改变科学家检测材料的方式,相关研究刊发于5月3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发布日期:2023-06-06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天文学家在5月29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发论文称,在一项基于最新望远镜数据的分析中,他们发现,银河系内最常见的行星中,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距离其主恒星足够近、温度宜人的轨道上,其上可...
发布日期:2023-06-06 来源:科技日报
瑞士与意大利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集成光子学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输安全密钥。在新QKD系统中,除激光器和探测器外,所有组件都集成到芯片上,这具有紧凑、低成本和易于大规模生产...
发布日期:2023-06-05 来源:科技日报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27日报道,在近日举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学会议上,该机构的超环面仪器实验(ATLAS)和紧凑缪子线圈实验(CMS)实验团队携手发布报告称,他们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衰变...
发布日期:2023-06-05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