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机械与材料研究所宣布,它已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进行所有抓取动作的抓手,其灵感来自象鼻。具体来说,它是模仿大象用鼻尖捏住并捡起小物体,或通过象鼻深深吸入空气来抓住大物体。
发布日期:2022-10-28 来源:科技日报
我国科研人员依托中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简称JUNA),于2021年直接测量了关键核天体反应——氟辐射俘获质子的突破反应截面,将测量范围推进到世界最低能区并发现了一个新共振,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
发布日期:2022-10-28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超重核与核结构室研究员甘再国课题组与合作者合成了新核素锕-204,这是锕元素质子滴线外的第4个核素。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通讯B》上。
发布日期:2022-10-28 来源:科技日报
利用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中外科研人员首次成功定量监测城市碳排放,证实了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能力。相关研究成果10月25日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
发布日期:2022-10-27 来源:科技日报
当今的大多数机器人抓手依靠嵌入式传感器、复杂的反馈回路或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结合操作员的技能,来抓取易碎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人员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设计了一种新型柔软...
发布日期:2022-10-27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设计了一种新型柔软的机器人抓手。这种机器人抓手可模仿水母捕获猎物的方式,使用一组细长的触手来缠绕和诱捕物体。
发布日期:2022-10-27 来源:科技日报
一项对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碎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迄今最有力的证据,表明至少在32.5亿年前,地球的地壳在以类似于现代板块构造的方式进行着推拉。这项研究还提供了地球南北磁极何时互换位置的最早证据。这两个结果提...
发布日期:2022-10-26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个很小、极轻的中子星——半径约10千米,质量只有太阳的77%。这颗中子星轻于理论预期,或能扩大对宇宙中存在低温致密物质的状态的认知。
发布日期:2022-10-26 来源:科技日报
奥地利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铝合金,抗辐射能力是广泛用于航天器的6061铝合金的100倍,而且实验表明,其在遭受高剂量辐射后仍能保持柔韧性及强度,因此有助改善航天器屏蔽辐射的能力,也可用于制造供人们在月...
发布日期:2022-10-26 来源:科技日报
创建自动化结构或机器的过程至今仍是自上而下的,需要人工、工厂或机器人进行组装和制造。然而,大自然组装的方式普遍是自下而上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人员引入了可涂覆于机器人立方体...
发布日期:2022-10-25 来源:科技日报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紧凑渺子线圈(CMS)国际合作组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分布——“宽度”作了迄今最精确测量:3.2兆电子伏特。这与标准模型预测一致,但...
发布日期:2022-10-25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的一项分析,对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设置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限制。通过这种被称为Pantheon+的分析,宇宙学家确认宇宙由大约三分之二的暗能量和三分之一的物质组成,这种物质主要以暗物质的形式...
发布日期:2022-10-25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