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自然界蜘蛛网启发,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将纳米技术和机器学习相结合,成功设计出一种可在室温下工作的、极为精确的微芯片传感器——“蛛网纳米机械谐振器”。
发布日期:2021-12-03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1年11月,我国“天问一号”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团队合作,开展了“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日期:2021-12-03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东南大学师生团队成功将该校校训“止于至善”存入一段DNA序列,实现了DNA存储技术的新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发布日期:2021-12-03 来源:科技日报
数十亿年来,生物体为了延续生命,已经进化出多种繁衍方式。近日,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并利用这一发现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Xenobo...
发布日期:2021-12-02 来源:科技日报
据29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论文,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地上的水可能来自“天上”——太阳。太阳风由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主要是氢离子)组成,在太阳系早期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所携带...
发布日期:2021-12-01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受天然珍珠母“砖-泥”层状结构的启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外层防护材料——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这种新材料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仿生设计,其力学性能和空间...
发布日期:2021-12-01 来源:科技日报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杂志发表的论文,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毫米波无线微芯片,该芯片实现了一种可防止拦截的安全无线传输方式,同时又不会降低5G网络的效率和速度。该技术将使窃听5G等高频无线传输...
发布日期:2021-11-30 来源:科技日报
氧气是生命之源。早期地球氧气含量极低,直到24亿年前,地球发生第一次大氧化事件,含氧量达现在的1%以上,导致真核生物在地球上首次出现。而第二次大氧化事件则是在5.8亿—5.2亿年前,大气中的氧含量才增...
发布日期:2021-11-30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27日从南京大学了解到,该校吴稚伟教授团队运用细胞外小囊泡技术,研发出一种针对寨卡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递送路径。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上。
发布日期:2021-11-30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