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郑州大学获悉,该校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金阳带领课题组研究发现,利用氢气探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表面微量锂枝晶析出,当电池储能系统探测到氢气产生时会立即切断充电电源,避免火灾发生,...
发布日期:2020-10-15 来源:科技日报
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杂志上撰文称,他们研制的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LUX连续不断产生电子束的时间首次超过一整天达到30小时,创下世界纪录,这是通往未来粒子加速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望让基础研究...
发布日期:2020-10-15 来源:科技日报
9月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仿生与固态能源系统研究组的崔光磊研究员和赵井文副研究员带领研究组通过重构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助力锌/石墨电池高电压电解质,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
发布日期:2020-10-15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分析了63位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患者血液中浓度异常的几种分子中,发现了可预测患者未来病情严重程度的3种分子:IP-10、白介素10和白介素,最...
发布日期:2020-10-14 来源:科技日报
2017年10月,第一颗星际天体奥陌陌(Oumuamua)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关于奥陌陌的起源及其分子结构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所争论的焦点。
发布日期:2020-10-14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德国和瑞典科学家利用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通过创新的“光子反冲成像”(Photon-recoil?imaging)技术,研究X射线与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该方法可以使人们...
发布日期:2020-10-14 来源:科技日报
有不少人将螺旋藻作为膳食补充剂,但瑞士联邦材料科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他们将蓝绿色的藻类涂上半导体化合物,让这些微小的螺旋藻发挥作用,清除水中的污染物,然后用它们的残骸制造生物燃料。
发布日期:2020-10-13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近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秦川江课题组、日本九州大学安达千波矢研究室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新型低成本半导体材料钙钛矿的激光器,突破了其以往仅能在低温下连续稳定工作的瓶颈,实现室温可连续激光输出的...
发布日期:2020-10-13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大学获悉,该校王蕾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半导体抗光腐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认可支持。“钝化层助力BiVO4抗光腐蚀研究”的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化学期刊...
发布日期:2020-10-13 来源:科技日报
9月2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以下简称“高分多模卫星”)首批20余幅亚米级立体影像产品,包括北京、内蒙古东四联盟、兰州、嘉峪关、葛洲坝等区域地标图像。
发布日期:2020-10-12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发布日期:2020-10-12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