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用于加热的激光,在常温常压下竟然能给水或其他液体制冷。这是美国华盛顿大学(UW)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成功用红外激光将水冷却到36华氏度(约2.2℃),实现了这...
发布日期:2019-06-21 来源:科技日报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液相激光加工与制备实验室在液相激光辐照制备硫、氮共掺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镍电催化剂(NiO/S,N-CNTs)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并对其甲醇氧化电催化性能进行...
发布日期:2019-06-20 来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在汽车中燃烧化石燃料的问题是,当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合成燃料,这种燃料被称为碳中性燃料,对环境有好处。最近,从事合成燃料研究的化学家取得了重大突破。
发布日期:2019-06-20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项化学最新突破: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液态金属电催化剂,可在室温下将气态二氧化碳(CO2)转化为固体碳材料,并用于能量储存。该方法将为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贡献,成为可行的“负...
发布日期:2019-06-20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教授司锐合作,通过构筑原子级分散的钌催化剂实现高效氮气电还原合成氨。这种钌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催化还原氮气反应中表现出的产氨速率是现有报...
发布日期:2019-06-19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苏发兵团队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龚学庆团队合作,基于之前暴露特定晶面亚微米级Cu2O晶体的工作基础,进一步将ZnO纳米颗粒沉积在上述晶体上,可控合成了具...
发布日期:2019-06-1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据俄罗斯科学网站2月24日报道,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新型振动传感器,用于建筑物和桥梁状态诊断仪器以及航天器。传感器使用无铅铌酸锂(LiNbO3)晶体。研究成果发表...
发布日期:2019-06-18 来源:科技部
氢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能为汽车提供动力,且唯一的排放物是水。但是,当氢气与空气混合时极易燃烧,因此亟须非常有效的传感器来解决这个问题。日前,来自瑞典查尔默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一个氢传感器...
发布日期:2019-06-18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监测空气质量至关重要。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包括地面传感器和在轨卫星。现在,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学纳米传感器,可以...
发布日期:2019-06-18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激光物理领域,而激光研究的终点在哪里呢?“在真空中把能量直接转化为物质需要极高的能量密度,激光是一种可以提供极高能量密度的手段。”
发布日期:2019-06-17 来源:上海科技报
日前 ,记者从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区的一家公司获悉,该公司激光照明光源的研发取得初步成功,预计明年6月激光路灯即可面世。
发布日期:2019-06-17 来源:重庆时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