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大维特比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3D打印材料,这些材料在破碎或割碎后可以自行修复,有望应用于鞋业,轮胎制造,软机器人开发甚至电子产品。
发布日期:2019-04-23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流传了数百年的双色玻璃技术,将玻璃经过各种金属氧化物的处理生产的分色玻璃(Dichroic glass),也被称为双色玻璃,从不同角度看起来具有多种色彩。来自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科研团队近日开发了一种合...
发布日期:2019-04-23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具有柔韧性好、成本低和应用前景广阔等特点,相关研究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前沿交叉领域。随着OTFT性能指标的不断攀升,器件功能化研究开始成为该领域关键发展方向之一。
发布日期:2019-04-22 来源:化学研究所
据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光谱》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合作,研制出了一款能自我修复的晶体管。研究人员表示,最新自我修复技术有助于研制单芯片飞船...
发布日期:2019-04-22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本东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单极N型薄膜晶体管,其电子迁移率可达7.16cm2/Vs。这一成就预示着有机电子器件激动人心的未来,包括创新的柔性电子显示器和可穿戴技术的发展。
发布日期:2019-04-22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
记者4月16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航天航空学院软机器实验室研究人员与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合作提出一种软结构3D打印的强韧粘接技术,实现了具有超强界面...
发布日期:2019-04-19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4月16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航天航空学院软机器实验室研究人员与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合作提出一种软结构3D打印的强韧粘接技术,实现了具有超强界面...
发布日期:2019-04-19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4月15日宣布,他们利用患者细胞和生物材料,首次成功设计和打印出充满细胞、血管并有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脏。而此前打印出的心脏结构,只是无血管的简单组织。
发布日期:2019-04-19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计划在国内设立100多座以太阳能为能源的汽车充电站。每个充电站场地配备24个汽车充电区,车主可用手机app预订充电。据悉,所有电动汽车均能在三十分钟内完成充电,部分车型甚至在十分钟内即可充满。
发布日期:2019-04-18 来源:环球网
据BBC报道,总部位于爱丁堡的英国财团将联合推动一项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研究项目,该项目可使车主在太阳能停车场进行充电,另外该项目还将利用电动汽车入网(V2G)技术,使汽车能够将电力输送回智能电网。
发布日期:2019-04-18 来源:中国能源报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可再生能源研究所专家表示,近期太阳能发电成本显著下降。“5年前,1千瓦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约为4千美元,现在为600-800美元。价格下降是由于技术发展,以及同行竞争增加。”
发布日期:2019-04-18 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托马斯·希梅尔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单原子晶体管——一种利用电流控制单个原子位移实现开关的量子电子元件。单原子晶体管可在室温下操作,并消耗很少电能,这为未来信息技术开辟了新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9-04-17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