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是射箭的魅力。 成都世运会设射准射箭、野外射箭两个分项,均在室外进行,使用的弓箭包括复合弓、反曲弓和光弓。 射准射箭分设男子、女子个人和男女混合团体3个小项,射击距离为50米。
发布日期:2025-08-18 来源:人民日报
无论是世代务农的老农人,还是闲暇时在阳台种花的园艺爱好者,大概都知道一个朴素的经验:往土壤里加点有机质,土就不那么容易干。 这似乎是人们代代相传的常识,但为什么有机质能帮助土壤保持水分?水究竟是怎样...
发布日期:2025-08-18 来源:科技日报
只需在脑海中想象说话,就能进行交流?科学家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一项重要突破,他们首次识别并解码了与“内心言语”——人们脑海中的无声独白相关的大脑活动,解码准确率高达74%。这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主导的...
发布日期:2025-08-18 来源:科技日报
受蝙蝠、鲸鱼等生物利用声波交流导航的启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科学家联手,在8月12日出版的《物理评论X》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配备简易声学设备的个体微型机器人,能通过声波协调形成...
发布日期:2025-08-15 来源:科技日报
成都世运会赛事如火如荼,除了精彩的比赛,赛场内外的各类科技设备同样引人瞩目。泳池清洁机器人、喷雾降温系统、智能游泳出发台……在赛事保障服务的“隐形赛场”上,科技正在重塑运动体验。
发布日期:2025-08-15 来源:新华网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反复写自己的名字时,某个笔画突然变得陌生;盯着同一个文字看久了,竟一时想不起它是啥意思了。别担心,这不是记忆力衰退,而是大脑在悄悄“摸鱼”。心理学上管这叫“语义饱和”,简单来说...
发布日期:2025-08-15 来源:科普中国
从登上春晚表演到人机共跑“半马”,从绿茵场上踢球到拳击台上打擂……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引人关注。 人形机器人能进厂打螺丝、进家做家务了吗?真正“让机器人干活”,还需要多久?带着这些问题,“...
发布日期:2025-08-14 来源:新华网
与人工智能(AI)强强联手的智能机器人,正以惊人的方式拓展人类能力的边界:它们既能胜任高危复杂的特殊任务,又能深入人类难以触及的极限环境。从养老院的温馨互动到考古现场的精细作业,从灾区的紧急救援到下水...
发布日期:2025-08-14 来源:科技日报
在物流领域,无人机掀起效率革命——它能“点到点”精准配送,跨越地面交通阻碍,大幅缩短配送时间;在农业生产中,无人机搭配AI视觉识别系统等技术,能实时监测作物生长,助力科学种植……空中出租也正走进现实—...
发布日期:2025-08-13 来源:光明日报
草莓、蓝莓、树莓、蔓越莓、鹅莓......这些形色各异的“莓”果,它们都是一家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集美味与颜值于一身的水果。
发布日期:2025-08-13 来源:科普中国
8月11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苑克鑫教授团队全球首创的生物组织透明化处理方法登上国际期刊《细胞》杂志。该方法能将不透明的生物组织转变为“玻璃态”,便于显微镜等设备对组织内部进行高保真三维成像。
发布日期:2025-08-13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