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相送”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送别习俗。常见的画面中,这边厢,折一根柳条交对方手中,道不尽千言万语;那边厢,拿了柳条后,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见此情景,后人不禁要问:为什么送别时偏偏选择了“柳”,而...
发布日期:2025-04-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春意融融,又到候鸟迁徙高峰期。成千上万只候鸟跨越千山万水,振翅北归,绘就一幅充满灵气与生机的春日画卷。 人们发现,鸟儿大多选择在树上睡觉。那么,鸟儿在树上睡觉,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
发布日期:2025-04-09 来源:人民日报
在影视剧中,常常出现古人席地跪坐的场景。古人长时间跪坐,腿会不会麻? 答案是会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言,“叔向御坐,平公请事,公腓痛足痹转筋而不敢坏坐。”早期人们席地而坐时,普遍认为跪坐是一种...
发布日期:2025-04-08 来源:人民日报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花卉不仅是自然美的象征,更是岁时节序的生动注脚。梅花、樱花、杏花、桃花、梨花是我们常见的春日花卉,它们都属于被子植物门的蔷薇科植物,亲缘关系密切,因此花朵形态诸多相...
发布日期:2025-04-08 来源:人民日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芦荟是一种常见且备受瞩目的植物。无论是在家庭阳台的盆栽里,还是在护肤品、保健品的成分表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芦荟不仅容易栽培,还具有丰富的用途,从食用到药用,再到美容护肤,它仿佛是...
发布日期:2025-04-07 来源:科普中国
3月22日-3月28日是中国水周。3月22日,在“节水中国行·北京朝阳”主题宣传活动北京朝阳主会场,正式发布了“2024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其中既有管理上的革新,也有技术上的进步。除此之外,你还知...
发布日期:2025-04-07 来源:科普中国
土壤作为孕育生命的“摇篮”,承载着万物的生长,更以其五彩斑斓的色彩装点着山河大地。为何土壤会呈现各种颜色?不同颜色的土壤中蕴含着哪些自然奥秘?
发布日期:2025-04-07 来源:新华网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也会跟静电打上交道:梳头发时,头发有时会莫名地“飘”起来,越理越乱,还伴有噼里啪啦的声儿~ 接触把手时,手指刚碰到,就突然会感到指尖有针刺般的疼痛~ 在冬季想要穿上美美的裙子...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
走进会议大厅,咨询台接待来访的是机器人,咖啡桌前制作咖啡的是机器人,一旁提笔挥毫的、做伏地挺身的也是机器人……大厅里来来往往的人早已见怪不怪,自然地和人形机器人错身而过。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