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地区,储存着世界上仅次于南北极的固态水。它是亚洲十多条大江大河和数以千计的大小湖泊的源头,地球上近20亿人赖以生存,也被称为“亚洲水塔”。
发布日期:2022-06-10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核糖核酸(RNA)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遗传物质,它们可以在玄武岩熔岩玻璃上自然形成。43.5亿年前,地球上遍布这种玻璃,今天的火星上也存在类似物质。这一最新研究在线发表于最近的《...
发布日期:2022-06-10 来源:科技日报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传感器,可在几分钟内检出水果上的农药。在《先进科学》杂志一篇论文中描述的该项概念验证技术,使用由银制成的火焰喷涂纳米粒子来增强化学物质的信号。研究人员希望这些纳...
发布日期:2022-06-10 来源:科技日报
超导是由称为库珀对的特殊连接的电子对引起的。到目前为止,库珀对的出现已被宏观地间接测量,但芬兰阿尔托大学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的一项新技术能以原子精度检测它们的出现。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
发布日期:2022-06-09 来源:科技日报
据日媒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称,科学家在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20多种氨基酸。这是首个在地球外存在氨基酸的证据,对理解这些至关重要的有机分子如何到达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日期:2022-06-09 来源:科技日报
曾在陕西北部石峁遗址生活的古人群从何而来?他们的交流融合对现在的人群产生了哪些影响?借助古基因组研究,答案逐渐浮出水面。
发布日期:2022-06-09 来源:科技日报
6月4日,记者从武汉理工大学获悉,该校麦立强教授团队在场效应储能芯片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细胞》杂志子刊《化学》上发表。该团队在储能芯片领域,设计构筑了第一个单根纳米线电化学储能器件,实现单纳...
发布日期:2022-06-08 来源:科技日报
据《纽约时报》报道,一名来自墨西哥的20岁女性成为世界第一个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进行耳朵移植的人。其成功标志着组织工程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是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发布日期:2022-06-08 来源:科技日报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使用微量的液体铂在低温下产生了廉价而高效的化学反应,为关键行业的大幅减排开辟了新途径。当与液态镓结合时,反应所需的铂量很小,有望为二氧化碳减排、化肥生产中的氨合成、绿色燃料电池制造以及...
发布日期:2022-06-08 来源:科技日报
6月4日,记者从武汉理工大学获悉,该校麦立强教授团队在场效应储能芯片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细胞》杂志子刊《化学》上发表。该团队在储能芯片领域,设计构筑了第一个单根纳米线电化学储能器件,实现单纳...
发布日期:2022-06-07 来源:科技日报
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公开的一篇材料科学论文,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描述了一种模拟组织的传感器,可用于实时监测大脑与肠道的神经递质。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鼠的肠道—大脑交流,表明了这种传感器的能力。该设备或有...
发布日期:2022-06-07 来源:科技日报
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大气中尺度最大、最为壮观的活动和能量释放现象。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近期与广州大学合作,在日冕物质抛射的纬度分布领域取得新进展。新的研究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日地相互作用...
发布日期:2022-06-07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