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光辉研究员、江河清研究员联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健研究员开发了一种通用型的纳米反应器策略合成Pd基双金属催化剂。
发布日期:2020-08-20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在中空介孔纳米催化反应器和催化加氢研究领域获新进展。该科研成果刊发在最新一期化学领域知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及《Chemical Engineerin...
发布日期:2020-08-20 来源:科技日报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不断升级。上海张江集团最新表示,将携手合作方,在张江科学城建设“机器人谷”,推动智能机器人走进生产生活。
发布日期:2020-08-19 来源:科技日报
“服务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一个载体,针对不同的场景,比如工业的场景、养老的场景、特种的场景,具有不同的功能。”8月13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上,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澳门...
发布日期:2020-08-19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协作机器人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子结构法和正交设计的协作机器人全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机器人弹性变形、固有频率以及质量等多种性能指标为优化...
发布日期:2020-08-19 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天津大学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针对“膜分离法捕集二氧化碳”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研发新型混合基质膜制备技术,该技术制备的膜材料具备优异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关成果已作为国际权威期刊《温室气体:科学与...
发布日期:2020-08-18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的谷端直人助教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采用高成型性氯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制作了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极,并实现了稳定的充放电循环。
发布日期:2020-08-18 来源:科技日报
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近年来,源于人工神经网络概念的深度学习飞速发展,大有挑战人类唯我独尊的态势。尽管如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路线,离不开在硬件上模拟人脑的“电子大脑”...
发布日期:2020-08-18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卢灿辉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将漂浮在海面上的生物质垃圾转化为高性能锌锰电池的方法,并将制备的锌锰电池与柔性太阳能薄膜相结合,集成为自供电可穿戴系统。相...
发布日期:2020-08-17 来源:中国科学报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丰田和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研究人员正在联合开发新一代电池技术,该技术有潜力将比目前标准锂离子电池更多的能量塞入一个体积小、重量轻的电池组中。
发布日期:2020-08-17 来源:新浪汽车
今年3月以来,澳大利亚酒吧和餐馆纷纷关闭,导致大量啤酒滞销。在南澳大利亚州,部分过期啤酒流向废水处理厂,转化为沼气发电。
发布日期:2020-08-17 来源:东方网
多色系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分子世界的精准动态成像。日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齐崴教授、王跃飞博士团队在新型仿生荧光多肽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发的“彩虹色仿生荧光多肽纳米颗粒”,可作为天然绿色荧光蛋白(...
发布日期:2020-08-14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