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型风电叶片全尺度结构破坏试验能够获得叶片在极限载荷状态下的结构响应,为深入理解厚壁板壳结构、纤维复合材料在跨尺度力学上的非线性耦合机制提供重要基础。针对这一国际学术热点,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
发布日期:2019-01-16 来源: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有病当然要吃药,但吃下去的药能否真正作用到病灶就很难说了。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在动物体内移动且具有自毁功能的纳米机器人,通过它能够实现药物的精准投送。
发布日期:2019-01-15 来源:新华社
据科技网站TechRadar报道,近日,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该材料融合了坚硬的金属和柔软的泡沫橡胶。神奇的是,该材料可在坚硬和柔软两种特性中相互转换。
发布日期:2019-01-15 来源:凤凰网
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官网近日消息,该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便宜且可持续的方法,利用细菌将光转化为能量来制造太阳能电池,这种新电池产生的电流密度比以前此类设备更强,且在昏暗光线下的工作效率...
发布日期:2019-01-14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团队基于稀土金属镱掺杂的纳米晶材料,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阳能聚光板”概念,并基于该概念,制备了高效率太阳能聚光板原型器件。相关成果...
发布日期:2019-01-14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今冬供暖季开始以来,我县城区居民用上了生物质热电联产清洁热能。它是利用生物清洁能源替代污染的散煤燃烧,解决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的同时,保障城区正常供暖。
发布日期:2019-01-11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实质上,生物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重要、可发挥更多作用的能源品种。相较于风电、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具有多重意义,如不能合理利用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反之如能充分...
发布日期:2019-01-11 来源:中国能源报
在波兰卡托维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4)召开之前,一项关于生物质潜力的新研究声称,它可以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解决方案”。
发布日期:2019-01-11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节能减碳可说是当今世界趋势,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研发永续生质燃料来对抗气候变迁,其中由于零排放与高储存容量,氢分子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能源载体。芬兰图尔库大学透过绿藻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生物氢。
发布日期:2019-01-10 来源:科技新报
据国外媒体报道:HyperSolar公司宣布其专有的全集成制氢装置的稳定性测试已经成功,在性能衰退之前,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超过365小时。该设备的设计将作为公司第一代商用可再生氢气发生器的基础。
发布日期:2019-01-10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