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间,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生着巨变:从笨重的大哥大到智能手机,从老式台式机到轻薄的笔记本,总的来说,电子产品的外观愈发轻薄,功能愈发强劲。其中最功不可没的,就是构成电子产品的基础...
发布日期:2018-10-09 来源:科普中国
在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以前,没有人能想象出实现大型计算的机器该长成什么样子。它是方还是圆,是长还是短都是一个谜。
发布日期:2018-10-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日本共同社9月16日报道,日本茨城县筑波市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9月14日向媒体透露,已完成用于探测宇宙诞生后不久出现的“原始引力波”国际项目“北极熊计划”望远镜的新型传感器。将其安装到设置在南美智利...
发布日期:2018-10-08 来源:环球网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研发出一种可贴在皮肤上的新型纳米传感器,质轻、透气、可拉伸,且不易引起皮肤不适。这种传感器有望用于健康监测等用途。
发布日期:2018-10-08 来源:新华社
一个国际团队发表新报告说,在他们研发的传感器技术助力下,机械假肢能探测到使用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电信号,使假肢的控制更加灵活,这相当于用意念控制假肢。有关技术有望帮助截肢人士恢复更多活动功能。
发布日期:2018-10-08 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刺激了智能传感技术在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研究。同时,由于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低成本和大规模化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器件、人机交互和健康监测等...
发布日期:2018-09-30 来源: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
据《财富》北京时间8月19日报道,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仅有一个原子组成的量子晶体管,而且能够在室温下运行。这一研究开启了计算能力和效率的新篇章。
发布日期:2018-09-30 来源:凤凰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国平教授研究组与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等机构学者合作,于国际上首次在半导体柔性二维材料体系中实现了全电学调控的量子点器件,这种新型半导体量子晶体管为制备柔性量子芯片提供了新途径。国际权威...
发布日期:2018-09-30 来源:新华社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利用二硫化钼创建出一种新型“神经元晶体管”。每个晶体管能模拟大脑中的单个神经元执行计算任务,可成为构建各种类神经硬件的基本组件。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纳...
发布日期:2018-09-29 来源:科技日报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在室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合金,并将其注入橡胶后制成像天然皮肤一样柔软和富有弹性的晶体管。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的这一最新成果预示着,...
发布日期:2018-09-29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鲍哲楠课题组日前研制出一种可拉伸晶体管,即便被拉伸至原有两倍长度,其导电性也只有极微小下降。现有坚硬的可穿戴电子产品有望因此变得像人的皮肤一样柔软富有弹性,甚至可以成为具有功能...
发布日期:2018-09-29 来源:科普中国
无线传感器无处不在,它们在无时无刻为我们提供着各种信息。现在,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微型贴片传感器,专门用于我们的牙齿。这款传感器尺寸为2毫米×2毫米,它由聚合物薄膜组成,这种物质可以用于检测所处的外...
发布日期:2018-09-28 来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