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统能很好地与真实世界应用相适应,因为其装配了脑电图(EEG)传感器,能提供高密度的大脑活动数据。它包含了一个64通道干电池可穿戴EEG头盔和一个用于解释和分析数据资料的复杂软件。
发布日期:2018-09-28 来源:科普中国
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继自主研发核电站用高温耐辐射加速度传感器之后,其新研发的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也顺利通过验收,该设备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泄漏监测系统配套,已提供“华龙一号”...
发布日期:2018-09-28 来源:科技日报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在有力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政策性库存高企等问题。有关专家建言献策,建议参考国际经验,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调节粮食供求,有效处置超期超标等粮食,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发布日期:2018-09-27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近年来,生物燃料乙醇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长足发展。我国虽然在该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从长远看,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将会更好地促进粮食供需平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18-09-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科学进展》杂志近日在线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类似皮肤贴纸的柔性传感器,可监测心率和识别语音。该器件的潜在应用包括诊断病情、操纵机器人,以及在没有手柄的情况下玩电脑游戏等。
发布日期:2018-09-26 来源:科技日报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纳米气体传感器创新厂商AerNos近日宣布,它们开发出了一款微型、高精度、经济型纳米气体传感器,能够同时探测多种ppb级(十亿分之一)的有害气体,这款气体传感器专为物联网互联设备集成...
发布日期:2018-09-26 来源:科技日报
最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无水燃料乙醇低能耗生产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中获得新进展,主要研究工作A new process for fuel ethanol dehydration based on ...
发布日期:2018-09-25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13日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迄今最强力度,将车用乙醇汽油从目前的11个省份试点推向全国...
发布日期:2018-09-25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系统与工程研究组研究员邵志刚团队设计制备了开管式PtCo合金纳米管阵列,并将其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
发布日期:2018-09-21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